Twitter 分享按鈕,點擊後分享現在正在閱讀八百屋專欄:教科書上的八田與一

教科書上的八田與一

1895 年代日本統治台灣後,為了增加農業產量決定到台灣興建水利工程。

當時台灣最大的嘉南平原,因為日照強,土地乾旱,颱風時甚至會造成大洪水,並不適合栽種農作物。八田與一於是決定在烏山頭地區興建水庫。

因為預算不足、規模太大,大家都認為這個提案不可能做得到,起初被台灣總督府拒絕。

事隔一年過後,因為日本發生了米騷動事件,內閣的態度改變,決定跟居民一起分擔預算,一起興建水庫。

不過當時勞動環境很糟糕,八田與ㄧ在工地附近興建了員工宿舍,讓這些居民在工作之餘,也能夠和家人相處,並且完善各種設備及娛樂,改善了勞工環境。

很不幸地受到關東大地震影響,重創日本經濟,日本政府決定大幅減少對台灣興建水庫的預算,並且請八田與一解僱一半的人。

這是個艱難的抉擇,當時大部分的居民都認為,應該會從台灣人先開刀吧。

但是,後來發現八田與一解雇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居民們幾乎都留下來了。

「這些是你們將來的水庫啊」

這位從日本來的水利工程師,逐漸受到居民的信賴。倒霉的八田與一,後來又在工地遇到爆炸意外,這個意外造成將近 100 多人死亡。

八田與一親自登門和殉職家屬磕頭道歉,親自撰寫碑文,並且不分日本台灣,依照殉職時間刻上名字。儘管這個浩大工程困難重重,在 1930 年,烏山頭水庫終於順利完成了。

甚至比預計的時間提早了 15 年。有了灌溉來源,洪水、土地乾旱的問題解決,嘉南平原的農業產量開始快速成長,養活了嘉南平原廣大的農民們。居民為了紀念八田與一,還幫他建立了銅像。

當時太平洋戰爭影響,居民們害怕被徵收溶解為軍事用途,偷偷地把銅像藏起來,到了 1981 年才重見天日。

想看更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