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有端午節,但是過法跟台灣稍微不同。日本的端午節就是男孩節。
雖然也會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粽子形狀跟材料也跟台灣不同,也不會大張旗鼓地滑龍舟。
日本的粽子稱作(ちまき)。
除了粽子之外,日本人也會吃「柏餅(かしわもち)」,象徵子孫繁榮。
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
而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也會掛上鯉魚旗(こいのぼり),祈求孩子們魚躍龍門。
在日語教材中非常少出現的句型,但是在會話中非常常使用到這個文法。到底該怎麼使用呢?其實除了用理解的方式之外,最重要的是語感的累積。
除了一般的做強調用之外,主要還有其他使用情境,這篇文章言簡意賅地解釋了各種使用情境,值得一看。
我啊,是個興趣使然的英雄(趣味でヒーローをやっているものだ)
雖然這一部是有段時間了,不過在這邊推薦給大家。比起遠大的理想、拯救世界,這一部的主角跟英雄的設定完全相反,外表不突出(雖然認真時很帥)、不被大家景仰,甚至還被討厭著,過著做普通的日常生活、比起打爆怪物更在乎蔬菜特賣日等等。
這和我們的真實生活更貼近,雖然在設定上有些不真實,我們也沒辦法每次都開外掛直接一拳打趴對手,不過看著埼玉老師一拳打爆對手,還是有種說不出的快感。
在低潮時,或許可以試試看一拳超人,雖然沒有那種賺人熱淚的溫馨,不過我們也許能夠重新找到興趣使然的自己。
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同性婚姻法案,終於在前幾天釋憲了。
同性戀在日文中分成 ホモ(男同性戀)與 レズ(女同性戀)
日本國語辭典《廣辭苑》在1991年之前將「同性戀」解釋為「不正常的性慾」
文中指出,其實在當時,對同性戀的歧視非常嚴重。
不過最近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大家也已經開始接受這樣的現象。之前上映的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甚至被納入教材當中。
希望有一天,人們之間的誤解與偏見能夠得以消除

這本書裡頭分享了許多日文課沒教,卻隱含在生活四周的用語。除了認識更多詞彙之外,還可以瞬間讓優雅度上升一百倍。
書封就舉了幾個例子,像是:不要只會用感動する,還可以用胸に迫(せま)る等等。
並不是那種純粹介紹冷硬生澀的詞語,而是真的會出現在生活當中,涵蓋了食衣住行育樂等,蠻推薦大家有空可以到書店翻翻看唷!
像今天我就學到一句:心を寄せる人(こころをよせる人),意思是心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