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期】

不然你搬去火星啊

八百屋的 Logo

為日本愛好者而生的週刊。
致力於滿足日文、日本、日劇愛好者們的求知慾以及資訊焦慮症

Twitter 分享按鈕,點擊後分享八百屋歷期週刊:不然你搬去火星啊

初回の紹介

八百屋會不定期寄送 5 ~ 15 篇不等的文章,涵蓋的範圍有日本旅遊、日文學習、日本文化、動漫、日劇、在日生活等等,除了學習日文,更能深入理解日本這個國家。
八百屋,源自日語的「八百屋」。除了「蔬菜店」的意思之外,也有「很多」的意思。學語言與生活,多的是從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50 音、文法、單字、敬語,最後內化成自己的事物,積跬步,成千里,最後逐漸變成自己的「八百」。

本期內容

這是我最近發現的日語學習網站,不知道各位讀者是不是已經知道了。 功能非常的齊全,甚至還能找到 youtube 上不容易找到的影片或是字幕,喜歡唱歌的朋友也可以一起跟著唱(但單字也要記得背)。 另外除了唱歌學日語的單元外,還有許多日語會話教學跟發音,剛入門日語的初學者們可以參考看看。
日語八百屋新功能上線啦! 先前有和各位提過,為了讓大家都能夠分享自己喜歡的內容,所以做了發文的機制,一起讓八百屋的週刊內容更有深度。 這個發文機制會將您的 PO 文送入後台審核,一旦通過之後, 就會將您的 PO 文收錄在下一期的八百屋週刊當中, 本週刊並不會公開 email,但是會將暱稱露出,並且標注這篇文章為您所撰寫。 為了鼓勵各位分享,之後會加入社群連結,讓本來就喜歡分享的你更能夠在這份週刊中曝光。 ⚠️ 審核的標準如下: * 內容必須與日語學習、日本文化相關,且內容不可與連結裡的內容一致。 * 內容不可涉及色情、暴力。 * 分享的內容、領域容易理解、閱讀通順 * 分享的內容不可包含太多個人「偏見」或是未經證明的事實,以及過多無意義的謾罵批評字眼。 * 分享的內容不可侵犯他人的隱私、著作權。 * 分享的內容是否和其他內容有高度相關性。 * 分享的內容是否對學習日語、了解日本文化有幫助。 * 分享的內容文句是否流暢,包含錯字、語句通順度,確保其他讀者能夠流暢閱讀。 * 對於分享的內容是否有獨到的見解。 另外,如果對功能有任何疑問,或是發現任何 bug,都歡迎透過粉絲專頁私訊回報,如果不方便提供臉書帳號,也可以透過 email 的方式來回報。
這個佈告欄雖然看起來排版很老舊,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人在用哦! 還是可以看到「友達募集」的貼文不斷更新。 簡單來說,這裡可以讓你 PO 上自我介紹以及 email 之後,發布到 JCInfo.net,對你有興趣的人就會發出 email 或是留言。 之前剛學習日文時有用過這個平台教過幾位日本朋友,雖然可以認識外國朋友,但覺得這樣對語言學習實在是沒有顯著的幫助。除非找到兩情相願的語言交換,不然純聊天真的很難學到什麼。
電影在前幾天上映了。 這部電影要探討的題材除了霸凌與被霸凌之外,其實還有一大篇幅是在描寫關於每個人內心變化。 「只要活著就會發生幾次這樣痛苦的事,但也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缺點」。 「你們常責怪我的脾氣暴烈,不知道每當我看到你們談笑風生,而我又無法加入時,心中的痛苦。」貝多芬的臨終遺言這樣說。對於一個聽不見的人來說,我們很難將自己帶入,去揣摩在這樣的情況下到底該有什麼反應才好,再加上小學時代對知識的建構還不完全,很容易就會有這種無意間的惡作劇發生。 在日本有句話叫做「感動ポルノ」,意思是角色慘痛的勵志經歷從而造成感動效果的作品。 前幾天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上,也有人認為本部電影是在「消費聽障」。 但看過電影以及原作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描述一位聽障從失敗到成功的廉價眼淚故事,而是活生生地描寫了每個人的性格,再從不斷地爭吵跟磨合之中逐漸成長。 男主角原本是基於好奇的心態開始對西宮惡作劇,沒想到因為做得太過頭而鬧到學校上頭,周圍附和的人為了明哲保身所以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說法。 從不斷逃避、開始坦承錯誤、試著踏出第一步改變,除了霸凌的題材之外,這也是電影中的一大重點之一。 對於將近 60 話的漫畫,要濃縮到一部 2 小時的電影還是略嫌簡短,所以難免會有人物描寫不完全或是劇情節奏太快而導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過整體來說仍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這篇文章很清楚地分析了聲之形這部電影,不管是看完電影或是還沒看過的人來說,都是蠻清晰的評論。 p.s :聲之形的「聲」,在日文不是使用常見的「声」,而是用完整的「聲」來表達,除了下面的耳朵之外還有旁邊的手。 「只要活著就會發生幾次這樣痛苦的事,但也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缺點,帶著愛活下去。」
日本的推理小說自成一格,比起一般歐美的推理小說,更多了一種日本獨有的細膩情感。 而在日本,推理小說後來還衍伸出了他們獨有的流派,像是《新本格派》、《社會派》、《日常推理》。 關於本格的定義,可以參考維基百科。 我自己非常喜歡看日本的推理小說,其中喜歡的作家之一就是伊坂幸太郎了。 這部作品 2015 年在台灣出版,描述的場景跟戒嚴時期的台灣有 87 分像。因為人民厭倦了偶爾失控的社會而衍伸出來的正義警察,像獵女巫那樣只要看人家不順眼,就可以使用匿名通報機制幫對方冠上罪名。 「聽說在當時的歐洲,還有一本叫做《女巫之鎚》的書教人如何辨識女巫呢!有一個方法就是丟到水裡去,再看看他會不會浮上來。」 開頭的劇情就那麼精彩,趁著假日午後感受一下伊坂幸太郎的威力吧! 為什麼想要特別推薦這本書呢?一方面是想要分享一下日本推理小說,另外一方面就是這本書用非常有趣的方式描寫的「正義」這件事。 世上沒有邪惡這種東西,甚至可說一切都是正義的。 就像世上沒有害蟲一樣。站在昆蟲的立場來看,自己就是益蟲。

logo small

想看更多嗎?

第 2 期

桃太郎殺了我爸爸

第 3 期

哭著吃過飯的人能夠往前走下去

第 5 期

冷熱只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