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原本是由日本的神道教占卜儀式中的一部份,兩位力士互相角力。歷過演變後,逐漸成為一般庶民的競賽,隨著江戶時代到來,各個商業活動以及娛樂活動逐漸完善,相撲的體系、競賽也越來越完整,在當時相撲力士也是備受崇敬的身份之一。到現在相撲也仍然是日本人喜愛的運動之一。
一般比較盛大的賽事因為舉辦次數較少,所以幾乎可以說是場場爆滿,不過在各地的國技館會定期舉辦淘汰賽(トーナメント戦),比較容易搶到票。
可別小看相撲這項運動,幕內力士的月薪幾乎都在 100萬日圓以上相當豐沃。也因此各地的競爭也很激烈:
相撲的階級
幕內力士依照位階主要分成五個級別
- 橫綱
- 大關
- 關脇
- 小結
- 前頭
位階不同,薪水也完全不一樣。像是最高級別的橫綱最高可以達到月薪 200 多萬日圓呢!
一般來說,每位力士都有所屬的「相撲部屋」,專門培養、訓練力士,並且提供各種食宿及補助,到幕內力士的階級還可以受到日本相撲協會的補助。
至於比賽規則相當簡單,只要讓對手的身體觸碰到地面(不含手腳),或是讓對手超出圈外就算獲勝了。如果大家有機會去日本,也可以到現場感受看看氣氛唷!
弓道
弓道是日本傳統的一種競技。把原本用來狩獵的弓箭當作一種修煉身心的藝術,除了要求能夠射中靶心之外,從穿著、拉弓、射箭、注意力、禮儀等等,都是弓道中衍伸出來的,到現在有所謂的「射法八節」:
1. 足踏み(あしぶみ)
射箭之前雙腳打開的動作稱為足踏。
2. 胴造り(どうづくり)
雙腳打開後,身體的姿態。
3. 弓構え(ゆがまえ)
把箭搭上弓的動作。
4. 打起し(うちおこし)
將弓舉起,準備拉弓的動作
5. 引分け(ひきわけ)
拉弓的動作
6. 会(かい)
將弓拉開後開始瞄準的動作
7. 離れ(はなれ)
瞄準後,將箭射出的動作。
8. 残心(ざんしん)
放出箭後的保持的姿勢。
這八個禮儀是弓道的精髓,也是除了射中靶心,重要的評分標準之一。

浮世繪是種日本特有的繪畫形式,風格就如同圖片那樣。所謂的浮世,指的是描繪人生百態,也可以衍伸為享樂態度。
不過為什麼會被稱作浮世繪呢?這要從 17 世說起,在關原之戰(關原之戰我們以後再來談)過後,德川家康逐漸統一各方勢力,並且在江戶(今天的東京)建立幕府。為了確保各地的交通以及貿易順暢,在江戶設立了許多驛道方便往來。
因為交通及商業發展繁榮,加上因應「參勤交代」的大量支出,武士們必須和商人借錢,在經濟繁榮下所衍伸出來的產物之一。在相機尚未發明之前,浮世繪是個深受喜愛的日本特產之一。
在日本時常看到高掛在著的鯉魚旗,不過由來到底是什麼呢?從四月開始,會陸續看到家家戶戶掛起鯉魚旗,是祈求男孩子可以健康成長,不過現在已經演變成只要家中有小孩,就會掛上鯉魚旗以祈求平安成長。
至於為什麼是鯉魚,恐怕是追訴中國「魚躍龍門」的意思,希望孩子健康長大,順利越過龍門。下次到日本,也來觀察看看各種不同形狀與造型的鯉魚旗吧!
在過年時日本人都會到各大神社或是寺廟參拜,通常從大晦日的晚上開始就會陸續排隊參拜。在即將過夜之際,會開始敲 108次,期間大家都必須安靜等待,當第108次的鐘聲即表示新年的到來。
除了參拜之外,當天一定會出現的屋台以及各個小吃攤販也是一大特色之一,在參拜後的同時,一起到屋台品嚐美食,享受熱鬧的新年氣氛吧!
節分跟台灣立春、立夏等等差不多,是指各個季節的分際,在這一天日本人會做一些傳統的活動,像是灑豆子,吃惠方卷。灑豆子(豆まき)代表的涵意是驅魔,一般撒豆子時會喊著:「鬼は外、福は内」。
而惠方卷則是由鰻魚、小黃瓜、雞蛋卷、醃蘿蔔、肉鬆、椎茸等七種食材包成的飯捲,象徵七福神。